029-38456140
1483852205@qq.com
一代战神霍去病的死因、是否成家及有没有子嗣等考辨
2025-08-15
另一种臆测是霍去病死于“卫霍内斗”或源于“汉武帝诛杀”论。先说死于“卫霍内斗”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自是之后,大将军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辄得官爵,唯任安不肯”。有人便据此认为卫青与霍去病后期因争权而内斗,但他们忽略了关键史实:李广之子李敢为父鸣不平,打伤卫青,卫青隐忍未发,而霍去病却在狩猎时直接射杀李敢。汉武帝甚至还为其遮掩,称“李敢为鹿触杀”。擅杀朝廷大将本是死罪,但霍去病为替舅舅出气却甘冒风险,此举虽显鲁莽,却足证二人甥舅情深,断无内斗可能。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其语并非简单的爱国表态,而是对个人生活规划的明确宣言。汉代“家”的核心含义是“娶妻立户”,与现代“家庭”概念不同——《礼记·昏义》载“昏礼者,礼之本也”,汉代“户律”规定:“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即男子需通过婚姻确立独立户籍,承担相应的赋税和徭役义务。霍去病此言,实则是以“暂缓立户”的方式,表明将军事使命置于社会义务之前的决绝态度。这种选择在汉代军功贵族中属孤例,但其以如此直白的方式宣告,更显信念之坚定。
这种选择具有特殊性,以卫青为例,其早年即娶妻生子,《史记》载其“三子在襁褓中,皆封为列侯”,可见早婚多子是当时军功贵族的普遍状态。霍去病的“不立家”,恰凸显其以军事为人生唯一目标的决绝。
霍去病“未立家室”并不等同于无子嗣。汉代贵族社会对“未婚育子”持宽容态度,《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明确记载“子嬗代侯,嬗少,字子侯,上爱之,幸其壮而将之”。可知霍去病去世时,霍嬗已出生,虽年幼仍依法继承冠军侯爵位,这是其合法子嗣身份的直接佐证。
《史记·封禅书》记载,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封禅泰山时,“独与侍中奉车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汉代封禅为帝国最高礼仪,武帝独携霍嬗参与,将其视为霍去病接班人的培养意图显而易见。然而霍嬗的早夭,《史记》载:“居六岁,元封元年,嬗卒,谥哀侯。无子,绝,国除”。此处“居六岁”指霍嬗自元狩六年继承爵位至元封元年去世,共六年时间。冠军侯国因无嗣而被除,成为霍去病直系血脉断绝的标志。
值得注意的是,霍去病是否还有其他子嗣,史载存疑。《汉书·霍光金日磾传》揭示了霍去病可能还有其他子嗣的记载:“地节二年春,霍光病笃,车架自临问光病,上为之涕泣。光上书谢恩曰:‘愿分国邑三千户,以封兄孙奉车都尉山为列侯,奉兄骠骑将军去病祀’;次年夏,汉宣帝又下诏:‘封光兄孙中郎将云为冠阳侯’。”此处“兄孙”明确指向霍去病的孙辈,间接暗示霍去病还有其他儿子——可能是史料失载,或霍氏家族为延续霍去病香火而过继的族人。需说明的是,汉代“继嗣”制度允许以旁支过继延续祭祀,故“兄孙奉车都尉山”“兄孙中郎将云”未必是霍去病直系后裔,此点尚需审慎对待,不可武断。汉宣帝地节四年(前66年),霍氏家族谋反的计划败露,霍云、霍山都畏罪自杀。
结语
霍去病的一生虽短,却折射出汉代军事制度与社会伦理的复杂面相。其死因源于长期征战的身体损耗,婚姻选择体现了以国事为先的价值取向,子嗣悲剧则成为历史留下的遗憾。受限于史料,部分细节仍存推测空间,但结合文献与制度分析,上述结论已能最大限度接近历史本真。
来源:兴平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