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38456140
1483852205@qq.com
深度咸阳 | 寻觅“东方金字塔”之茂陵的历史秘语
2025-07-11
人文深处看风景系列报道
汉武雄风 丝路肇始
核心提示 核心提示 一座帝陵,五十三载营建,一百多座陪葬墓冢,埋藏着汉武盛世的雄浑气魄与历史沧桑。 在咸阳兴平市南位镇策村南的原野上,一座覆斗形的巨大封土堆在朝霞中逐渐清晰。48.5米高的土冢静静矗立,底部边长约240米,占地之广令人震撼。两千多年前,这里曾是一片繁忙工地——汉代工匠日夜劳作,耗费53年光阴,为一代雄主汉武帝刘彻修建长眠之地。 这座被称为“中国金字塔”的茂陵,不仅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荣耀,更埋藏着丝绸之路的开启密码……文化的交融,文明的碰撞,奏响了历史乐章的雄壮和激昂。
历史长河中,每一座帝陵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茂陵的存在,不仅让我们得以窥见汉武盛世的辉煌,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这片充满神秘的土地上,两千多年前的故事依然在延续,等待着后人去探索、发现。
“江南才子北方将,咸阳塬上埋皇上”,西汉时期共有十一位皇帝先后执政,除汉文帝刘恒的霸陵、汉宣帝刘询的杜陵位于西安、长安区外,其余九位西汉皇帝都安葬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塬上,自东向西依次为:汉景帝刘启的阳陵、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汉惠帝刘盈的安陵,汉哀帝刘欣的义陵,汉元帝刘奭的渭陵,汉平帝刘衎的康陵,汉成帝刘骜的延陵,汉昭帝刘弗陵的平陵,汉武帝刘彻的茂陵。当时在阳陵、长陵、安陵、平陵和茂陵的旁边修建有规模宏大的陵邑,因此从西汉之后,咸阳塬又有着“五陵塬”之称。
茂陵邑因其修建时间最长、规模最大、陪葬品最丰厚,被称为“五陵之冠”。
6月27日,记者来到这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的茂陵,追寻历史的足迹,与历史对话,感受那个伟大时代的脉搏。1
雄才大略,汉武长眠之地
“公元前141年,年仅16岁的刘彻即位,成为西汉第七位皇帝。这位少年天子登基第二年,就启动了一项旷日持久的工程——为自己修建陵墓。那时谁也不会想到,这项工程将持续53年,直至他生命的终点。”走进汉武帝陵园,指着上小下大,覆斗形状的陵墓,茂陵博物馆馆长田晖娓娓道来,汉承秦风,盛行厚葬,汉武帝茂陵可以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陵体形似方锥,素有“东方金字塔”之称。据《晋书·索传》记载: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汉武帝把全国每年赋税总额的三分之一都花费在陵墓的修建上,因而陵垣建筑非常宏伟,陵体高大,墓内殉葬品也极为奢侈丰厚。由于武帝在位时间长久,死后入葬时,地宫内已塞满宝物,无法再装。
“汉武帝在位54年间,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辉煌的时代。他推行中央集权,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军事上北击匈奴,南平百越,打通河西走廊,将今福建、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等地纳入汉朝版图,推动了民族融合、经济发展与汉文化传播;外交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凿空’丝路,开辟丝绸之路,实现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农业等多方面交流的新篇章。”田晖说,汉武帝刘彻执政时期奠定了中华版图的基础,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与荣耀,汉族、汉语、汉字等名词沿用至今,汉文化已然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标志。同时,还开创了多个“第一”:第一个以儒家学说统一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创立中央太学,培养人才,重用人才;第一个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和财经制度改革;第一个用皇帝年号纪元;第一个用“罪己诏”形式反省自己的过失,这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前无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