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38456140
1483852205@qq.com
茂陵博物馆藏西汉铜染器赏析
2025-03-26
汉代铜染器,其形制起源可追溯至商周时期的青铜温鼎,是汉代流行的组合型食器,主要用于温热肉羹或加热酱料,也可以视为一种自带加热功能的蘸料碟。目前,从出土的汉代铜染器形式来看,通常为椭圆形,造型美观大方,线条简洁流畅,底座可见镂空的花纹。一套完整的铜染器由耳杯、炉体、托盘组合而成。炉上之耳杯名为染杯,用以放置豉酱,以供染食;炉体名为染炉,用以存放炭火,以加热染杯中的豉酱;染炉之下有一浅口托盘,用以承接染炉之中的炭灰等杂物。据《汉书地理志》的记载:“都邑都仿效吏及内郡贾人,往往以杯器食”,表明汉代官夷,商贾乃至平民,都崇尚使用耳杯进食的风气。《陶斋吉金录》中所记:“制作精工的染器,除杯、炉外,尚附承盘。”青铜染器在汉代上层贵族阶级中十分流行,不仅展示了汉代贵族在饮食方面的讲究和精致,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丰富。
茂陵博物馆收藏有三件西汉铜染器,一件是茂陵保护区内的陈阡村采集,另外二件是茂陵陪葬墓从葬坑出土。它们均来源于茂陵陵区,形制相似,图案有别,保存完好。它的出现和使用,为研究汉代的社会生活、饮食习惯、等级制度和审美观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现介绍如下:
1、四神纹铜染器(图1):1961年陕西兴平南位镇陈阡村采集,通高11厘米,通长24厘米,耳杯口径长12.3厘米,宽7.6厘米。
四神纹铜染器由一炉一铜耳杯组成。炉呈椭圆形,敛口,直壁平底,四足一改蹄状器足的制式,被雕琢成四力士蹲踞肩扛状,双目怒瞪,似在发力,生动形象。炉体向外平伸一长柄,柄端作桃形,炉底有盛灰托盘。炉壁镂空,雕有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神图案,底镂空两排条形孔。炉上承托铜耳杯一个,敞口,浅腹,平底。做工精良,设计合理,较为少见。
四神,又称四象或四灵,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四种神兽,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以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四神不仅在古代中国的天文学、风水学、道教和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还广泛出现在文学、艺术、青铜铸造、玉器制作、建筑装饰等领域,如汉代的四神纹瓦当、四神纹空心砖、四神纹玉雕铺首以及四神纹铜染器等,它们被认为具有避邪、镇宅和吉祥的寓意。汉代人相信四神与天地万物、阴阳五德关系密切,有护佑四方的神力,因此四神形象被刻画于器物之上,以守护一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