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38456140
1483852205@qq.com
探寻阳信家铜熨铫 揭秘古代贵族生活的印记
2025-03-13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陕西省兴平县汉武帝茂陵陵园1号无名冢的陪葬坑出土了一批珍贵的青铜器,因部分器物上刻有“阳信家”款式字样,结合文献资料与铭文显示始知,这批青铜器是汉武帝姐姐阳信长公主生前家用之物,由于使用者身份已清楚,加之样式独特新颖,工艺精湛,更加体现了器物的珍贵,按照汉代丧葬礼制习俗,随主人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阳信家熨铫铭文
阳信公主是汉武帝刘彻同胞的姐姐,却一生饱尝婚姻坎坷。民间有句一女嫁三男,讲的就是阳信公主。她是汉景帝刘启与皇后王娡的大女儿生于帝王之家,贵为金枝玉叶。汉武帝的姐姐称为阳信公主也称为平阳公主这是为何?汉武帝姐姐称为阳信公主,是因其父汉景帝刘启赐封阳信县为长公主的封地(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以居所地域而得阳信公主称谓。
然而她的婚姻生活却颇为不幸,阳信公主先是嫁给了西汉开国功臣平阳侯曹参(封地:今山西临汾尧都区)的曾孙曹寿,曹寿继承了平阳侯爵位,阳信公主其随夫官爵又称为平阳公主。但曹寿体弱多病,早早离世,使平阳公主正值风华正茂之时变成了孤独一人。多年后,平阳公主改嫁给了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的曾孙汝阴侯夏侯颇,但夏侯颇品行不端,与他人的姬妾通奸,被发现后畏罪自杀,阳信公主再次沦为孤寡一人。星移斗转中,阳信公主在皇后卫子夫的保媒下,嫁给了大将军卫青。这段婚姻算是阳信公主三段婚姻中最美满的拾光。卫青也未能与阳信公主白头偕老,他先阳信公主而去。平阳公主此后没有再嫁,多年后两人均陪葬于茂陵,也为同莹异穴合葬于茂陵陵园,以此让两人永远相伴。平阳公主虽然出身尊贵,但婚姻感情却历经坎坷,三段婚姻均以丈夫的早逝而告终。她的一生充满了无奈与抉择,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在婚姻与命运上的爱恨与抗争。
在茂陵1号无名冢陪葬坑出土的阳信家青铜器数量之大、品种之多、规格之高,制作精良。如国宝文物:鎏金铜马、鎏金银铜竹节熏炉、一级文物:鎏金铜盆、鎏金铜甗(yan)、鎏金铜虎镇、鎏金铜熏炉、鎏金柿蒂铜漆耳杯座、阳信家铜炉(提链炉)、阳信家铜锺、阳信家铜鼎、阳信家温手炉、阳信家铜灯等出土236余件组,工艺精美绝伦。其中有一件铭文的青铜器物耐人深思,其形状就如一个球体从中一分为二似碗状外沿散口,口径9.3厘米,沿向内折,深腹,通体高5厘米,重0.23千克。腹部外侧阴刻横行8字铭文:“阳信家熨铫容二升”(汉代1升大约是现在的200毫升)。
铫的各种类型
阳信家熨铫,熨铫是什么器物有何用途?
阳信家熨铫容二升,铭文上的“熨铫”二字,“熨”字,容易理解,而“铫”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铫是一个可以加热的容器带手柄称为铫,如:生活中用到的水瓢、熬药锅、茶壶等,材质种类多样。而古时期的熨铫最初出现于商代称为炮烙,作为一种刑具,专门用于处罚烧烫刑犯的肌肤。春秋战国时期:熨铫开始转变为熨烫纺织物的生活用具。汉代熨铫更加普遍,使用时在铜熨铫中加入热水,或者加入火碳来熨烫衣物,不仅可以使衣物更加平整,还能展现出穿着者的精神面貌和气质,体现了古人对于生活品质和生活细节的追求,而阳信家熨铫的出土正是西汉中期熨斗的实物例证。经过时代的境迁演变为生活中的基本用品,餐具、煎煮药物、煮茶的器具。
熨铫的各种类型及操作流程
此外,熨斗的发展史也经历了从皇室贵族专属到平民百姓家中的民用工具的转变。从西汉时期的贵族用具,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广泛普及,隋唐时期的鼎盛发展,熨斗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实用器具。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体现了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和改善。
现代的熨斗
通过品鉴茂陵博物馆珍藏“阳信家铜熨铫”文物,使观众进一步认识现代熨斗的演变过程,从而提升大家对古代人民群众智慧结晶的叹服,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注:从熨铫时代到今天整理衣物熨斗的发展演变过程
l 商代:炮烙最初出作为一种刑具使用,专门用于熨烫人的肌肤。
l 春秋时期:熨斗开始转变为熨烫纺织物的生活用具。
l 汉代:熨斗普遍使用,由青铜铸成,外型呈圜腹、宽口沿。
l 唐代:在唐代张萱的《捣练图》中,可以清晰看到用熨斗烫衣服的场景。
l 宋代:熨斗不仅用于熨烫衣物,还被民间当作熏器来使用。
l 明清时期:熨斗的制作工艺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各种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熨斗。
l 民国时期:熨斗多为铁制,长柄设计,有的顶部有盖子,中间镂空,可以放置炭火。
l 17世纪40年代:火斗烫衣的技术传入欧美。但很快显现出一个弊端,即炭火在燃烧过程中无法控制温度。
l 1882年6月6日美国人亨利·西里发明了用电加热的熨斗并获批专利,但未得到普及。
l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有许多使用中的熨斗是由燃料加热的,如煤油、乙醇、鲸油、天然气、碳化物气体(乙炔)等。
l 1913年:法国著名的“卡洛里”公司推出第一个电熨斗设计样品。
l 1924年:第一个实用的电熨斗被美国人吉茨夫·米尔研制成功。
l 1926年:纽约一家干燥和清洁公司Eldec推出了第一台商用电动蒸汽熨斗,但在商业上并不成功。不过在这一年,蒸汽电熨斗开始进入寻常老百姓的家里。
l 1932年:出现了可以调温的电熨斗。
l 1934年:芝加哥的马克斯·斯科尔尼克获得了电动蒸汽熨斗和阻尼器的专利。
l 1938年:斯科尔尼克授予纽约Steam-O-Matic公司制造电动蒸汽熨斗的独家专利,这一年电动蒸汽熨斗达到一定规模的普及。
l 1953年:喷雾蒸汽式的电熨斗问世,并得到广泛使用。
作者简介:
姬更祖,男,陕西兴平人,1986年5月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茂陵博物馆工会主席、茂陵博物馆工程管理部副主任。善于思考、热爱生活,忠于职守,有一股敢想爱拼的创业精神。设计研发茂陵文创,对多媒体数字科技擅长。搭建茂陵基本文创产品设计与定制,创作设计灵感源于茂陵,拍摄了多集茂陵文化宣传片,文创作品有《一盏雄风系列》、《浮雕瓦当纹饰》、《印拓瓦当纹饰》、《汉武雄风 丝路茂陵 笔记本套装》、《茂陵烙忆·千秋秘境光影》。业余写作有《汉武帝宠妃--李夫人英陵》、《未央宫遗物-鎏金银竹节熏炉》、《茂陵瓦当藏品-篆字书法的艺术与特点》、《探寻阳信家铜熨铫·揭秘古代贵族生活的印记》、《珍藏在茂陵博物馆里的十二生肖系列》、《从茂陵木漆案鎏金组件·说穿越千年的礼仪颂歌文明》均在多类媒体平台发布。